北宋时期司马光倾力主编的《资治通鉴》,堪称我国编年体史学领域的开山巨著,其纵跨1362载悠悠岁月,横揽16朝代风云变幻,洋洋洒洒三百余万言,尽显历史叙事的磅礴气势与宏图大略。
这部传世经典,与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并驾齐驱,共同构筑起中华史学殿堂中璀璨夺目的“双璧”。
晚清重臣曾国藩对《资治通鉴》推崇备至,他曾赞誉道:
“窃以为先贤震撼世人的鸿篇巨制之中,无过于司马文正公所撰之《资治通鉴》。书中论古衡今,无不折衷至理,公正无私,足以开阔胸襟,启迪智慧。”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记载历史变迁的宝典,更是富含深邃哲理与人生智慧的启示录。
其中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不胜枚举,字字珠玑,耐人寻味。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五条至理名言,它们犹如熠熠生辉的金石良言,穿越时空,至今仍振聋发聩,启迪后人。
-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所谓才学,实乃道德底蕴的积累与体现;而德行,则犹如才学之灵魂,驾驭并指引其方向。提及北大学霸吴谢宇,无疑是一个公认的学术翘楚,是无数家庭羡慕的典范。
然而,在2016年,这位曾就读于北京大学的精英学子,却令人震惊地以极其残忍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亲生母亲的生命。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吴谢宇作案后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冷静与周密,几乎做到了滴水不漏的自我保护。
案发之后,他不仅精心藏匿了尸体,并成功逃逸,仿佛从人间消失一般。
为了逃避法律的追捕,吴谢宇更是狡猾地购买了多达十数张身份证件,甚至以伪造的母笔迹骗取亲友巨额款项,其手段之高明,连经验丰富的办案人员也为之愕然。
直至案发近四年后,“恶魔”吴谢宇终被捕获,面对铁窗生涯,他竟还能面带微笑,这一幕在当时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对“高智商犯罪”的讨论也再度升温。
国内外诸多案例表明,“高智商犯罪”并非个例,而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复杂现象。
这进一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课题:
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所受教育程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比关系。一个人若仅有德而乏才,或许仅止于平凡;
但若才智出众却丧失道德底线,则无异于一枚潜藏在社会肌理中的危险定时炸弹。
-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人性之中,愤怒为常情常态,然而那些能抑制怒火、始终保持笑容的人,其内心世界往往最为深不可测。
在《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生动描绘了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王熙凤。
当林黛玉初入贾府时,尚未见其人,便已闻其声:“一语未毕,后院已然传来她那爽朗的笑语之声。”这笑声背后,却隐藏着王熙凤的机巧与权谋。
书中通过小厮兴儿之口揭示了王熙凤的真实面目:“嘴似蜜糖心如苦胆,两面三刀”,“明面上热情如火,暗地里冷酷如刀”。
这样的性格特点,在贾瑞对王熙凤陷入不伦之恋的情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贾瑞痴心一片,然地位悬殊,情感错付,实为伦理所不容。
工于心计的王熙凤并未直接拒绝贾瑞,表面上以春风般的笑容应对,实则暗设陷阱,犹如狡猾的猫戏弄老鼠般,精心策划了一场“毒设相思局”,对贾瑞施以严厉惩罚。贾瑞饱受严冬寒夜之苦,又屡次陷入圈套,蒙受羞辱,终究无法斩断这份孽缘,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贾瑞的悲剧性结局,虽不能全然归咎于王熙凤,但他的纯真痴情遭遇了王熙凤这般“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的人物,无疑是一场人生灾难的缩影。
喜怒哀乐皆为人之情绪,而有些人无论内心如何波澜起伏,始终以笑脸示人。与这样的人交往,需更加谨慎提防。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易怒之人或许并不可怖,真正令人胆寒的是那些善于伪装、笑里藏刀的角色。
成长的过程,便是逐渐洞悉这种表面笑容背后的冷酷真相,正如司马光所言,人心难测,个中深意唯有历经世事方能深刻体悟。
- 欲知其人,观其朋友。
要洞悉一个人的品格内涵,不妨关注他所结交朋友的品质修养。
一句至理名言深刻揭示了这一现象:“你身边最亲近的人,往往塑造了你的身份与特质。”
追溯历史长河,唐代杰出的文人墨客刘禹锡,不仅是一位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在诗坛上更是与白居易并驾齐驱,世人将他们并称为“刘白”,而白居易则尊崇刘禹锡为“诗豪”。
刘禹锡以其坚韧不屈的性格著称,坚决抵制权势压力,始终保持独立人格,不同流合污。
脍炙人口的诗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正是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这句话生动展现了他择友的高雅标准,他的朋友圈中皆是饱学之士,鲜有浅薄无知之人。
正如《荀子》中的智慧箴言所述:“与凤凰共翱翔者,必非凡鸟;与虎狼同行者,定是猛兽。”观察一个人的朋友圈层,往往能窥见其内在品行与修为的高度。
世间万物,同类相聚,人群亦有各自的归属。你选择与何人为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将会拥有何种人生体验。
投资大师巴菲特曾精辟地指出:“应当主动去融入那些比你更优秀的人群之中,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你也将会变得更为出色。”这同样是对人际交往对个人成长影响的有力诠释。
- 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
蔡元培先生,这位对中国教育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巨擘,在1917年执掌北京大学之际,以其卓越的教育理念和胸怀,为北大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
他深谙容人之短、用人之长的智慧,打破常规,广纳贤才,吸引了一大批在各自领域独领风骚的大师级人物加盟北大,如王国维、鲁迅、胡适、辜鸿铭、徐悲鸿、李大钊、李四光等,他们共同构筑了那个时代的学术殿堂。
其中,辜鸿铭先生尤为引人注目。作为一位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学大师,他在十三个学科领域均取得博士学位,通晓多种语言,堪称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第一人。
尽管他始终坚守传统,身着长袍马褂,保留辫发,被时人戏谑为“满清遗风”,但蔡元培先生独具慧眼,力排众议,聘请其担任北京大学教授。
蔡元培先生秉持各国大学普遍遵循的“思想自由”原则,倡导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使得那时的北京大学人才荟萃,学术繁荣一时,他也因此被誉为“识得大师的大师”。
在现实生活之中,真正的智者并不拘泥于他人之短,而是善于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避免人生旅途中的曲折弯路,这正是人生大智慧的体现。
正如司马懿所言:“若只见人之短,则世间无人可交;若能赏识人之长,那么世间的万事万物皆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在阐述亲子关系的微妙与复杂时,电影《囧妈》中的角色徐伊万和母亲卢小花的形象跃然纸上。
尽管徐伊万已步入中年,但卢小花这位典型的中国式母亲仍以无比强烈的控制欲努力塑造着儿子的生活。
列车上六天六夜的旅程中,她事无巨细地关注着儿子的一切,从喝水的时间、饮水量到频繁的“投食”,无一不体现出她的过度关爱。
然而,正是这些琐碎小事引发了母子间激烈的矛盾冲突,他们相爱相杀,在争吵中不断拉扯。
卢小花的形象折射出许多中国父母的身影,他们的付出无疑源自对子女深深的爱意,然而过于紧密的亲子关系却往往带来窒息感。
影片最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越是试图掌控,得到的可能越是疏离与逃避。正如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所言:“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艰难困苦、挣扎奋斗,没有哪一代人的道路是轻松易行的。”
因此,面对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各异的孩子,父母应当学会适度放手,在坚守原则的前提下,适时采取装聋作哑的态度,做到宽容理解,而非一味强加自己的意志于孩子身上。
毕竟,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如同手中的沙粒,握得越紧,反而流失得越快。
回溯历史长河,《资治通鉴》这部浩瀚如海的史学瑰宝以其深邃的人性洞察启示我们: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性的本质始终如一。
阅读《资治通鉴》,犹如与古人心灵对话,通过汲取前人的智慧精华,我们得以丰富自我,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深。
借古鉴今,洞悉兴衰更替的智慧。
深入研读《资治通鉴》中的五则至理名言,犹如点亮了透视世事迷雾的明灯,引领我们拓宽人生视野,提升生命维度,以更加深远的洞察力和广阔的人生格局去面对世界万象。